冠心病年輕化



冠心病近年愈見普遍,其中六十歲以上人士發病的機會率最高,但近年年輕患者的數字亦有上升的趨勢,不少患者在三十多歲已出現病徵,這主要與糖尿病、吸煙、肥胖、高血壓、血脂過高或家族有心臟病病史有關。

冠心病,全名為冠狀動脈心臟病,泛指心臟主要的冠狀動脈出現收窄、栓塞等病變。冠狀動脈是環繞心臟的血管,負責把氧氣和養分輸送到心臟,維持心臟的正常運作。倘若脂肪與膽固醇積聚在冠狀動脈內,血管壁會增厚形成硬塊(粥樣硬化物),令動脈收窄,減少血液的流量,導致心肌缺氧。若患者冠狀動脈內壁的粥樣硬化物突然破裂,會形成血栓,血管阻塞,令血流量大減。當心肌供血不足、缺氧壞死時,病人有機會出現心臟衰竭,於短時間內心臟病發死亡,故患者應於病發時盡快送院,接受急救。

然而,不少急性心臟病發的個案,事前未必有心臟病史或心絞痛徵狀。另外亦有些病人,早期已有心臟病徵,如胸口有壓迫感或絞痛,尤其於運動時、洗澡時或飽肚後出現,有時候痛楚更會反射至頸項、背部、手臂或胃部附近,部分病人會誤以為這只是間歇性胃痛,而不多加理會,但此其實為慢性心臟病病徵,絕對不容忽視。若痛症出現的次數愈趨頻密,由間中出現變為每天一次或數次,即反映心臟血管可能在收窄中,患者需及早看醫生及接受進一步的檢查,如冠狀動脈造影、電腦掃瞄或心導管檢查。

現時冠心病的診治,除使用藥物治療外,以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(俗稱為「通波仔」手術)最為普遍。手術無需開胸,醫生只需沿腹股溝或手腕橈骨放入心導管,引入心臟冠狀動脈病變的位置,便能以球囊擴大狹窄的血管,放入支架,使血液流通。

近年,帶有抗炎藥物的藥性支架開始普及,其好處是減低支架令血管增厚的機會,手術後半年至一年的復發機會,由以往的20-30%減至少於10%。但病人使用藥性支架時,需同時服食薄血丸一年以預防血液凝結,若病人期間需接受其他手術,便需面對手術期間出血、或停食薄血丸後,可引致心臟病發的兩難情況。故醫生需按病人個別身體狀況,決定該否使用藥性支架。若已知病人身體有其他疾病需接受手術,可考慮置入普通支架;若不適宜接受「通波仔」手術,亦可用搭橋手術作為治療。


© Pedder Healthcare Management Limited. All Rights Reserved. Powered by Neximize Solutions.